贊助商鏈接 |
597苗木網2010年10月12日資訊:本標準規(guī)定了切花菊種苗生產的基地建設、采穗母株的定植與管理、苗床建設、基質準備、采穗、扦插與苗床管理、插穗與種苗冷藏等。適用于江蘇地區(qū)范圍內切花菊種苗的生產。
選擇通風、向陽、排水良好、無污染源、地勢平坦、交通便當?shù)牡貕K,地下水位宜低于土表50厘米。生產區(qū)包括品種資源保管區(qū)、采穗母株的生產管理與采穗區(qū)、扦插育苗區(qū)、插穗與種苗冷藏區(qū)、種苗包裝儲運區(qū)等。要求排灌系統(tǒng)完善,具備穩(wěn)定、無污染的水源,水源與生產區(qū)距離在50米內,并配套全光照自動微霧噴灌設施及相應供水管道、加壓、過濾系統(tǒng)。
菊花母株的生產應選擇在日光充分、排水和通風良好的場所,盡可能將栽培床設在具有避雨、遮陽、保溫、防蟲等功能的溫室或大棚設施內。根據(jù)需要可在畦兩側設置滴灌管兩根,分別距畦邊30厘米或位于左右第三行,也可按畦面寬度鋪設黑色地膜。
5月至9月定植時,應于棚架上方設置一層遮光率40%至60%遮陽網。生長期均應于棚架或溫室出入口和通風口等處設置防蟲網。采用100瓦白熾燈,每畦3米間距一盞,距離植株頂部兩米左右,也可采用高壓鈉燈等光源。應保證植株受光大于60勒克斯。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植株作為母株。一般以1︰25至30比例確定二級采穗母株,以1︰5比例確定一級采穗母株數(shù)量,即如以每畝3萬株定植苗計,則應選留200至240株一級采穗母株,1000至1200株二級采穗母株。
母株以土壤栽培,土壤翻耕深度30厘米以上,每畝施復合肥10公斤、有機畜糞0.5噸作基肥。定植前每畝用三四千克氯化苦或多菌靈結合三千克呋喃丹等進行土壤消毒,并用薄膜蓋嚴密閉一兩天,揭開翻晾10天左右使用。地面要平整,無超過2.5厘米的土塊,土壤pH值宜在6.5至7.2定植畦寬100厘米至120厘米,高18厘米至20厘米。定植株距15厘米、行距20厘米,密度每平方米約為30株。定植后澆定根水,次日復水一次。如夏季定植,應覆蓋遮陽網。
母株新梢長到10厘米至15厘米時摘心,出芽后疏芽,每株保留8至10個整齊粗壯芽供采穗。如不采穗應及時摘心,以防母株老化。根據(jù)畦面墑情及時澆水,做到適度濕潤而不積水。每兩三周追施一次四五千克的餅肥水或尿素。平均7天至10天定期噴灑一次75%百菌清600倍至800倍液或其他殺菌劑,并注意蚜蟲、潛葉蠅的發(fā)生并及時防治(詳見附表12
日長變短后需補光,通常5月28日至8月25日期間不補光,其他時間補光。電照時間根據(jù)日長變化及品種特性確定。一般每日連續(xù)補光兩三小時,多于23︰00至翌日2︰00進行。若采用間隙補光,補光10分鐘至15分鐘,停光10分鐘至15分鐘,連續(xù)四五小時。
苗床可離地或著地以磚塊鋪砌,長8米至15米,寬90厘米至
l00厘米,高10厘米至12厘米。育苗床下鋪紅磚并敷設遮陽網等,基質厚8厘米至10厘米,苗床基質需平整無凹凸現(xiàn)象。苗床底部中間鋪設水管,每間隔1.5米左右設直立水管并裝置微霧噴頭。進水總管根據(jù)需要設置分閥門,并視水源情況設置加壓泵和過濾器。
河沙、礱糠、蛭石、珍珠巖等可單獨作為基質使用,也可用礱糠與珍珠巖或蛭石與珍珠巖按體積比1︰1混合使用。礱糠、蛭石等宜于溫度較低的冬春季使用,河沙宜于春夏季使用。基質首次使用可不消毒,重復使用則應消毒。常采用蒸汽消毒,即將100℃至120℃的蒸汽通入基質,消毒40分鐘至60分鐘。除了物理消毒方法,也可用化學藥劑消毒:40%福爾馬林每立方500毫升均勻澆灌,并用薄膜蓋嚴密閉一兩天,揭開翻晾7天至10天后使用;或用稀釋50倍的福爾馬林均勻潑灑在翻晾的基質上,使表面淋濕,用量為每立方米25千克,然后密閉3天至6天,再晾10天至l5天即可使用。
采穗之前兩三天噴灑75%百菌清600倍至800倍液或50%托布津600倍至800倍液等。噴藥時選在晴天的黃昏進行。采穗前20天至25天對母株摘心,側枝長10厘米至12厘米時選用頂梢采穗,要求健壯結實、大小整齊,基部切口嫩綠而無紅色維管束。采穗分枝應保存兩三片完整葉片,以利于側芽萌發(fā)。每株母株可以采穗七八支插,采穗三四次后淘汰。
插穗量根據(jù)定植株數(shù)的120%計算。晴天的上午進行,插穗長度6厘米至8厘米,剪口應接近節(jié)的下端。插穗摘除基部2至4片葉片(3厘米左右)保存一兩片完整葉片及兩三片生長葉,并按粗細長短分級別,然后每30支一捆包扎。
根據(jù)不同品種的生長特性以及開花期來設計扦插育苗時間,如夏菊在上年12月至翌年2月,10月開花的5月中旬至下旬,11月至翌年1月開花的6月下旬至7月上旬。補光栽培時,預計1月至2月開花時,上年8月上旬扦插;預計2月至3月開花時,上年9月上旬扦插。
將苗床基質澆濕,稍晾干后扦插。插穗先吸水一兩小時,后蘸上2000倍至5000倍生根粉或者每升200毫克至500毫克的IBA 后扦插。插穗間距3厘米至5厘米,深兩三厘米,地上部高四五厘米。
苗床的夜間15℃左右、日間25℃左右,堅持通風,保證室溫稍低于床溫。如采用全光照噴霧方法可不遮光,否則應采用60%左右遮陽網遮光,并視生根情況,于10天至15天后逐漸增加光照時間。
插后噴足水,并每日噴水兩三次。也可采用全光照噴霧方法,使空氣濕度維持在90%以上,同時應注意防止苗床積水。于10天至15天后逐漸減少噴水,降低空氣與基質濕度。每周于葉面噴一次0.1%至0.2%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共兩次。噴施葉面肥以后兩三天應控制澆水。苗床應保持通風,期間可每隔5天至7天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50%代森鋅1000倍至1500倍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至1000倍液等噴灑防病。
溫度適宜時14天至15天開始生根,苗齡25天左右可出圃。出圃苗應高12厘米以下,具10條以上白嫩粗壯的完整根,根長2厘米以上。苗要求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黃葉、爛葉,不徒長,根系粗壯不老化。起苗后應根據(jù)苗的高度、粗細進行分類,供分類定植或冷藏。
冷藏前兩三天,采穗母株或苗床種苗應噴施百菌清等殺菌劑。插穗的含水量宜在70%至75%一般在2℃低溫下冷藏,盡可能保證庫內溫度恒定。以促進開花為目的以冷藏4周至6周為宜。
插穗冷藏以30支為一束,切口向下排列于透氣的育苗筐內,并用塑料薄膜包裝,設足夠的透氣孔。幼苗冷藏時要假植于以濕潤蛭石或苔蘚為基質的淺箱內,然后用帶有足夠通氣孔的聚乙烯薄膜包裝。冷藏4周以上時,應每周定期檢查,將腐爛的插穗或幼苗剔除。
起草單位:南京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
附表1菊花罕見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附表2菊花罕見蟲害及其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