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一般在苗木生長發(fā)育的中、后期進行追肥,可用浸泡腐熟后的人糞、雞糞、餅類肥,每年追 肥2-3次。在施追肥時,應用可分解的紙做袋裝肥或用泥做成團施人泥中;也可用化肥代替 有機肥,以避免污染水質,用量為一般苗木的10%。
水體中植株殘體的打撈
“花著魚身魚嚎花”的景觀畫面雖然優(yōu)美,但畢竟凋落水中的多數還是枯枝落葉;且無論對 于水質還是水體景觀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現象。故而,在多數景點都經?梢娪袌@林工人拿 著網兜或駕船水面,或沿路而行,頗為耐心地打撈著水面雜物。特別是在秋冬季節(jié),沿岸落葉 繽紛,任務甚是繁重。此外,對風景區(qū)內的水生苗木進行長期監(jiān)管,及時預防病蟲害,并對局部 區(qū)塊進行及時調整和改進也是一個非;A的日常維護工作。
控制部分苗木種類芟延
部分水生苗木無性繁殖能力或種子繁殖能力較強,如果超過設計需要的范圍而不予控制, 便會造成過度蔓延的狀況,直接破壞原先的景觀效果,不利于苗木景觀的長久維持;甚至通過 侵占、擠壓其他苗木的生長空間而擴張,形成單一優(yōu)勢種,從而破壞生物多樣性,造成生態(tài)群落 的不穩(wěn)定。原因在于這些苗木大都是多年生苗木,地下根莖較為發(fā)達,主要是通過分株等無性 繁殖方式擴繁;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相對較強,或種植區(qū)的生境條件比較適合其生長,且采用了自 然式種植方式。因此在每年早春就應進行觀察,根據對比結果及時采用人工手段來控制和限 定水生苗木的種植范圍。如在生長期需要結合修剪進行整治,切除多余根蘗,防止種子散播, 以及使用圍護、切邊等措施進行土壤隔離;亦可根據情況分別采用容器種植、種植池種植等方 法來解決。
局部養(yǎng)護工作的完善
由于受容器栽植的限制,容器中土壤的理化結構隨時間發(fā)生變化,易形成板結現象;而養(yǎng) 分獲取也存在問題。故不加處理長期種植肯定會影響到苗木的生長發(fā)育。故發(fā)現如盆栽水 蔥、盆栽慈姑等盆栽苗木在多處均不能繼續(xù)正常的生長發(fā)育甚至死亡。部分景觀水體中,水生 苗木的存在較好地起到豐富水面、增加美感的作用;但不知為何后來消失了,卻也不見有補種 等其他彌補措施,甚為可惜。因此在日常的養(yǎng)護管理工作中,要切實加強調查與觀察,及時發(fā) 現并解決問題。可通過加強換土、施肥等土肥管理工作,或換盆、及時補種、調整種類等措施予 以解決。